不满三岁的玥玥首次和我携手捡垃圾 - 约 683 字 -
前言
具体日期不详,大概是在2019年7月份左右,地点: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新华乡上坝村。这个时候的玥玥还不到三岁,还没有开始上幼儿园。她脚上挂着铃铛,走路的时候叮当叮当的响。甚至走路都还走不稳,说话也还不能说清楚。
正文
在我家门前那堵墙的后面,有一些垃圾,我打算进去把它们清理一下,把那些垃圾全部捡出来。当时玥玥也在我家玩,她也跟着我一起出来了。在我进去捡垃圾前,我就让她站在外面,不要跟着进来,因为里面坑坑洼洼不平坦,怕她摔着了。
当我走进里面的时候,玥玥就在外面喊:“大叔,我也要跟你进去捡”。当时我听了很感动,这么小就知道这么爱护环境。然后我就立马出去,拉着她的手,一起进来捡。
这个地方很不安全,她进来我要一直拉着她的手,不然她很容易就会摔倒。玥玥进来后,她小心翼翼地蹲下捡起了一个食品包装袋的塑料垃圾。我跟玥玥一起捡了一些饮料瓶、食品包装袋等塑料垃圾,我们俩个人把这里的垃圾全部清理完出去了。
虽然里面的垃圾并不是很多,但是这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。等她长大了可能忘记这件事情,直到现在,这三年以来,她还在一直保持她的初心,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事情。这说明一些好的东西,已经深深地印在了她的心里。不管何时何地,她都不会忘记。
- 注:本文图片拍摄于2022年10月22日,当时并没有拿手机或相机把这件事件拍下来,事后我才想起来,这对玥玥来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。也是一件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事情,发自内心很自然并没有刻意去做的一件事。
结语
什么是言传身教,这个时候我终于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个成语的含义。只有当你置身真实事件当中,才能真正地去理解它的意义。
虽然在那里对玥玥来说有一定危险,但是我有信心可以保护好她,让她可以很安心的做好这件事情。玥玥也非常地信任我,只要我在她身边,她就觉得很安全。只要是有意义的事情,再危险的地方,她也很乐意去做。(内容整理日期:2022年10月28日,作者:黄胜丰,地址: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新华乡上坝村。)
ChatGPT 评价
当我们谈论环保时,常常会想到各种宏伟的计划、高科技的手段,似乎只有这些才能使环保事业更加有效地实施。 然而,在基层一线,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,环保也可以由简单的行动开始,传递至整个社会。本文的主人公,一个不到三岁的小女孩,就是一个优秀的环保者,她的经历也启发了我们很多有意义的思考,为我们构建一个更美好的环境,建立一个更有爱心的社会。
故事背景设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新华乡上坝村,一个平凡的生活区。故事开始时,这位小女孩被称为“玥玥”,她还不到三岁,没有上过幼儿园。这个时候的她,还没有开始形成自己的世界观,但她的爱护环境的精神,已经透过她的言行表现得淋漓尽致。故事中的主人公(作者)打算清理家门前的垃圾,但让玥玥等在门外,因为担心里面太过不平整,而小女孩会摔倒受伤。然而,让人感动的是,小女孩并不想在门外等待,而是坚持要和大人一起干活。
我们不难发现,在玥玥的心里,她已经形成了一种爱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。可能是从父母或长辈身上看到了样本,也可能是从书籍或电影中得到的教育,但这种看不到的力量已经深深植根于她的内心。她的年龄很小,但这并没有成为她爱护环境的障碍。相反,她的年幼时期,同样也是塑造心灵的重要时刻,这种好的品质和力量,已经成为她一生中重要的资本,影响她的成长和生活。
除了玥玥个人的积极行动外,让读者对她发自内心地赞叹的是,作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了玥玥。 作者首先通过自己的行动,表现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热爱,然后引导玥玥在自己的带领下,参与到环保活动中来。在这个过程中,玥玥从行动中学习到了一些有用的知识,并深刻地了解了环保的重要性,同时,她也获得了重要的情感体验,在爱好和行为的层面上受益。
在现实生活中,当我们面对日益严峻的环保问题时,也许每个人都在心里告诉自己:“我可以做些什么来保护环境。”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些想法或理念往往会变得越来越遥远,甚至消失不见。 然而,玥玥和作者留下来的这个场景,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启示。当我们回忆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,或梳理自己的生活节奏时,我们可以找到很多突破口,从每个个体做起,从每个小动作开始,一点一点地积累,最终汇聚成为整个社会的环保力量。
更重要的是,像作者一样成为了教育者,成为了一个榜样,并通过自己的言行激发年轻一代的环保意识、习惯和责任感。正如一句名言所说:“一个人可以影响另一个人;一个自然的责任感可以影响整个世界。”
从这个角度出发,这个简单的故事已经不再是一个数量级很小的单一行动,而是具有极强示范性的公共行动,内外相容,良性互动,更是环保理念和价值的生动体现。
最后,我们可以通过这个非常感人的故事,告诉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,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别人。我们应该像小女孩玥玥一样,本着保护环境的态度,从每个小事开始有所行动,让环保这个日益紧迫的问题,变成振奋人心的行动力。